- 彭健銘率隊赴安徽省、山西省考察學習
- 錢學明赴南寧,、欽州、貴港調研時提出 科學規(guī)劃運河產(chǎn)業(yè)布局 打造廣西發(fā)展新增長極
- 何辛幸出席自治區(qū)政協(xié)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全體委員會議暨全區(qū)政協(xié)社會和法制工作經(jīng)驗交流會
- 2025年“中國書畫名家壯美廣西采風行”活動舉行
- 自治區(qū)政協(xié)機關召開2025年黨的建設,、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會議暨2024年度黨支部書記述職評議會議
- 何辛幸赴桂林,、百色調研時提出 大力發(fā)展銀發(fā)經(jīng)濟 助力托舉幸福“夕陽紅”
我所知道的胡適江冬秀伉儷情深
● 饒甘棠
在祖國寶島臺灣省臺北市,,有一所“胡適公園”,,每日到此游覽的人絡繹不絕,2010年9月2日,,時任國家文化部部長蔡武抵臺訪問,第一站立即前往位于臺北“中央研究院”的胡適故居參觀,,并特地到“胡適公園”內(nèi)的胡適銅像和墓園憑吊;許多安徽績溪,、旌德的游客到臺灣旅游,,也常會到“胡適公園”等紀念胡適的場館參觀游覽,深深緬懷胡適,、江冬秀夫婦這對本鄉(xiāng)本土的游子,。
近代名人胡適,,1891年12月17日出生于安徽績溪,,1962年2月24日逝世于臺灣臺北,。胡適原名“嗣穈”,字希疆,,行名“洪騂”,,筆名胡適,字“適之”,,祖籍安徽績溪上莊,。胡適自幼聰穎、好學上進,,1910年7月到北京考取了“庚子賠款留美官費生”,。8月16日從上海啟程去美國,起初就讀于康奈爾大學農(nóng)科,;1915年9月轉入哥倫比亞大學讀哲學系,師從名家杜威,;1917年6月學成回國,9月應北大校長蔡元培的邀請,,任北大教授,講授中國古代哲學史等課程,??谷諔?zhàn)爭時期,胡適出任中華民國駐美大使,,抗戰(zhàn)勝利后又先后擔任北京大學校長和中央研究院院長等職,,1962年2月24日,,胡適不幸仙逝,1975年胡適夫人江冬秀也駕鶴西游,。后來,夫妻倆合葬于“胡適公園”內(nèi)的胡適墓園,。
胡適夫婦的婚姻帶著濃厚的神奇色彩,在“五四”期間,,胡適作為新文化運動倡導者之一,,曾極力抨擊封建禮教,,為婚戀自由而大聲吶喊,斗爭的矛頭直指封建婚姻制度,,可他自己卻順從母命,和文化差異很大的,、志趣不同的,、沒有愛情基礎的江冬秀結為伉儷,。胡適與小腳太太江冬秀“土洋結合”的故事流傳甚廣,被外界好事者戲稱為“民國七大怪事之一”,,也是那個年代人們茶余飯后津津樂道的熱門話題之一。
我家的祖屋就在安徽旌德白地,,與胡適的故居相隔不過15公里,,與江冬秀早年居住的江家大院相距不到5公里。我家祖上的老人與江冬秀的家人是相知相識的鄉(xiāng)親近鄰,,加之,,抗日戰(zhàn)爭期間我母親和姑媽在江村“六縣聯(lián)中”讀書,就住在江家悅心堂的大宅院里,,母親和姑媽都稱江冬秀為“秀姑”,,因而家里老人常常和我們談起胡適夫婦的許多軼事趣聞,讓我從中感受到了胡適,、江冬秀姻緣中那不一樣的伉儷情深,、難舍情感,。
胡適出身在一個沒落舊官僚家庭,胡適的父親胡傳(1841—1895),,字“鐵花”,號“鈍夫”,,清朝末年的貢生,,官至淞滬厘卡總巡,、臺灣臺東直隸州知州,,后因“乙未戰(zhàn)爭”離臺,著有《臺灣紀事兩種》文章,,如今臺東市的“鐵花路”,就是當?shù)貫橛浤詈鷤鞫O立的,。1895年8月22日胡傳病歿于廈門時,胡適只有4歲,;而端莊秀麗的江冬秀,出身于旌德縣的望族,,其外祖父呂佩芬和曾外祖父呂朝端是旌德縣的“父子翰林”,,不過,,受封建禮教的影響,從深閨中走出來的江冬秀,,卻只能初識文字而已,。
胡適與江冬秀的姻緣,,實實在在地具備著偶然性,是在一段不尋常的巧遇中產(chǎn)生的:江冬秀15歲的一天,,隨母親到20公里外的績溪縣旺川的舅母家走親戚,恰逢胡適也隨母親來到姑婆家。原來,,胡適的姑婆就是江冬秀的舅母,。初次見面,幾句閑聊,,江母呂賢英便“相中”了胡適,她說胡適斯文秀氣,、聰明伶俐,,日后必成大器,,便有心要把女兒許配給胡適,。隨后,,是江母主動央媒,,托胡適本家叔叔胡祥鑒前往提親。
俗話說,,“好事多磨”,。一開始這門親事進展得并不順利,因為江冬秀長胡適1歲,,況且當時的江家中道殷實,,而胡家日漸破敗。因此,,對于這門婚事,,倒是胡母猶豫不決,、有所顧慮,,可是江家的態(tài)度卻異常堅決,執(zhí)意聯(lián)姻,。經(jīng)媒人多次的磨合,又經(jīng)算命先生的掐算和觀音廟的求簽,,胡母反復斟酌后,才算定下這門婚事,。
胡適的母親馮順弟(1873—1918),,是胡適父親的第三任填房,,她16歲進胡家,,22歲便守寡。在那樣的社會里,她勢單力薄,,受著世俗的煎熬,,日子過得極不稱心,于是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兒子的前程上,。她要求胡適發(fā)奮讀書,,出人頭地,光宗耀祖,。在日常的生活中,,胡適深深地感受到了母親做人的不容易,于是對母親是極為孝順,,盡管起初他對這門婚事并不滿意,,但是卻爽快地應允了,后來胡適到了美國讀書,,還多次寫信給母親,,一再承諾:“婚約有效,,絕無另娶之意,。”1917年,,胡適學成回國,,在家住了一個月,便遵母命和江冬秀完婚,,了卻了母親的一番心愿,。
1917年12月30日,在胡適的婚禮上,,胡家大院里喜氣洋洋,、燈火通明,正廳懸掛著賀聯(lián),,手搖留聲機里播放喜慶的江南絲竹,,正門張貼著胡適自撰的對聯(lián):“舊約十三年;環(huán)球七萬里,?!笔惆l(fā)了胡適、江冬秀相識后不同的生活感觸,,在這13年里,,胡適出國留洋,江冬秀空閣守待,,恪守婦道,,經(jīng)常到胡家照顧胡老太太,讓胡適安心在外讀書。胡家廳堂院門上張貼的對聯(lián)是:“三十夜大月亮,;廿七歲老新郎,。”新郎西裝革履,,新娘一身黑色綢緞禮服,,兩位女嬪相伴著新娘,緩步來到舉行婚禮的正廳時,,廳堂內(nèi)一片歡聲笑語,。新郎、新娘雙雙在結婚證書上用印,,雙方交換戒指,,既沒有拜天地,也沒有磕頭,,這樣的婚禮,,在皖南的古老的小鄉(xiāng)村里,自然是十分引人注目,。
婚畢,,江冬秀在績溪老家,陪伴了體弱多病的婆婆一段時間,,為了傳宗接代,,要強的胡母堅持讓兒媳去北京與胡適夫妻團聚。平心而論,,一開始胡適,、江冬秀的夫妻生話并不很美滿,胡適是個勤奮鉆研的學者,,江冬秀善交際,,喜歡打麻將和玩紙牌,夫妻兩人興趣各異,,文化差異極大,,好在兩人互不相擾,互不干涉,。后來胡氏夫妻育有二子一女,,分別是:長子祖望、長女素斐,、次子思杜,,江冬秀便相夫教子,一心一意做好“胡太太”,,倒也相安無事,。江冬秀是個極聰明的女人,,又善于治家,家務事處理得井井有條,,就是后來在寓居紐約10多年中,,雖然不懂英文,卻居然能一直堅持自己上街買菜,;她烹調技藝極高,,做得一手好徽州菜。在夫人的精心照料之下,,胡適婚后生活很安逸,,能夠一心一意做學問,夫妻倆舉案齊眉,、相敬如賓,至于外界議論紛紛,,說胡適“懼內(nèi)”,,對老婆“三從四德”,那都是戲言,。
江冬秀辦事果斷,,直言快語,喜為朋友“兩肋插刀”,,好打不平,,當年的北大法學系主任,、教授梁宗岱(南國詩人,、廣西百色人)成名之后,和作家沉櫻陷入熱戀,,竟然要和發(fā)妻何瑞瓊離婚,,何瑞瓊忠厚懦弱,無力抗拒,。江冬秀聞之拍案而起,、挺身而出,為她打抱不平,。江冬秀將何瑞瓊接到自己家中,,給她助威壯膽,1933年11月25日,,何瑞瓊起訴梁宗岱要求離婚一案,,在北京地方法院審理,江冬秀親自到法庭代她辯護,,結果使梁宗岱敗訴,,一時間轟動了北京城。
1948年11月江冬秀又隨胡適再赴美國,期間她曾多次陪胡適去看望傳說中的“紅顏知己”,,顯得十分豁達大度,,倒也成為一段趣聞。
江冬秀在江村的口碑極好,,直到今天,,江村的民眾還念念不忘這位“秀姑”,這大概與她在當?shù)爻W鲂迾蜓a路的善行有關,。上莊,、江村雖屬兩縣,但中間只隔一座山,,可謂近在咫尺?;楹?,江冬秀回江村探親時,,發(fā)現(xiàn)從上莊到江村這條古道上的“楊桃?guī)X”一帶,,路面多年失修,坑坑洼洼,,十分難走,便慨然捐資修復了“楊桃?guī)X”附近的路面3處,,完工后還請了監(jiān)工檢查驗收。如今此路還在,,斯人長逝,日月荏苒,,當同鄉(xiāng)后人走在這條小路上,,不能不感嘆萬千,。
江冬秀在北京時,,不避嫌,,不怕受牽連,,曾利用自己的“名人太太”身份,出面營救,、保護過王必英(解放后績溪縣首任縣長)、石原皋(旌德籍科學家)等許多安徽籍革命志士,,成為績溪、旌德老百姓至今仍在談論的一段段佳話,。就是胡適本人,在和江冬秀的長期共同生活中,,也慢慢發(fā)現(xiàn)了她的許多長處,,看到她有許多過人的見解,,胡適慶幸自己娶上了一個極有主見的女人,逐漸找到了一種美滿婚姻的感覺,。
日子就在平靜中不知不覺地過去了,江冬秀一直不愿胡適做官,。1930年代,蔣介石曾多次動員胡適棄學從政,,胡適因與江冬秀有“不進政界”之約在先,,一直不從,。但是,,1938年7月20日下午,胡適在巴黎收到從紐約轉來的電報,,蔣介石敦請胡適出任駐美大使,以取代將要卸任的王正廷大使,。經(jīng)過反復思想斗爭,,胡適以國事為重,,毅然決定:“放棄二十一年的獨立自由的生活,,今日起,為國家犧牲了,。”胡適給江冬秀寫信道:“現(xiàn)在國家到了這個地步,,調兵調到我,拉夫拉到我,,我沒有法子逃,所以不能不去做一屆大使,,我聲明到戰(zhàn)爭完結為止?!焙m接著說,“再發(fā)一愿,,至遲戰(zhàn)爭完結,我一定回到我的學術生涯中去,。”
此時,,國難當頭,日軍鐵蹄已蹂躪了大半個中國,,廣州淪陷,武漢失守,,中華民族真正到了最危險的時候,胡適可謂是“受命于敗軍之際,,奉命于危難之間”,;他在贈送友人的照片上自題小詩表明自己的心志:“偶有幾莖白發(fā),心情微近中年,。做了過河卒子,只能拼命向前,。”胡適以“拼命向前”的“過河卒子”自許,,鞭策自己為國家鞠躬盡瘁,死而后已,。
古人說:“疾風知勁草,板蕩識忠臣,。”在這民族危亡的時刻,,一直不愿丈夫做官的江冬秀,,卻大義凜然,,不顧個人安危,,夫唱婦隨。她毅然把兩個兒子送回旌德老家,,(愛女5歲早逝),然后陪同胡適遠渡重洋,,到美國就職,胡氏夫婦的義舉,,一時間成為海內(nèi)外同胞議論的一段悲憤話題。當時,,江冬秀是駐美使團中唯一沒有受過正規(guī)教育的“小腳大使夫人”,,但是,,她堅定不移地支持丈夫開展“抗戰(zhàn)外交”,,自己也認真履行著大使夫人的職責。在美國各地,,她穿梭于政要顯貴的夫人之中,積極開展“夫人外交”,。在外交場合里,她言行得體,、不卑不亢,,處處以民族大義為重,,時時維護國家利益,不失泱泱大國的大使夫人風范,,顯示出崇高的民族氣節(jié)。1938年12月4日,,胡適突然發(fā)病,5日晚入院治療,,江冬秀衣不解帶日夜守候在病床前面,直至胡適轉危為安,。
歲月悠悠,時間的年輪轉到了1949年,。中國國內(nèi)的形勢發(fā)生了劇烈的變化,,國共兩黨都在做胡適的工作,希望他能留在本陣營內(nèi),。而江冬秀在解放軍渡江前夕,,本想回到江村老家悅心堂居住,但是胡適卻要她同去美國,,她隨之離開祖國而出走,,隨后在紐約度過了近10年的清淡寓居生活,,并于1958年回到臺灣,。
1962年2月24日,,胡適在臺北主持“中央研究院”第五次會議,,當天下午心臟病復發(fā),在臺北南港中央研究院蔡元培館逝世,。江冬秀聞訊趕到,,傷心之極,痛不欲生,。2月26日中午,,長子祖望聞訊從美國趕回臺北,,陪伴、安慰母親,。但此后江冬秀一直是郁郁寡歡,直至1975年去世,,享年85歲,。
都說:“生命誠可貴,,愛情價更高,;若為自由故,,兩者皆可拋,。”自古以來,,愛情是永恒的,、婚姻是神圣的,。而今的人們不能不承認,,胡適與江冬秀的一段傳奇式婚姻,,是從一般“鄉(xiāng)村巧遇結良緣”開始的,實實在在是一樁“捆綁式”的包辦婚姻,,但是兩人卻能長相守,、互適應,,“繾綣情深五十載”,,在這近50年的時間里,兩人無論是貧窮,、富貴、生老,、病死,終身相廝守,,終身不分離,,自然是令人感嘆不已,。因此績溪,、旌德鄉(xiāng)親們評價他倆是:“伉儷情深,,繾綣難舍!”